他,字退之,是唐代中叶时的伟大文学家。两岁那年,他失去了父亲,不久母亲也随之离世。他幼小的心灵在哥哥韩会和嫂嫂郑夫人的庇护下度过了初年的日子。韩会有一个嗣子,名叫老成排行十二,所以人们称他为十二郎,他比他稍小几岁。后来,当韩会四十二岁时,因为与宰相元载的纷争被贬至韶州刺史不久,便在那里病逝了。这时候,十一岁的韩愈和还很小的小侄子十二郎,被迫独自一人面对人生的艰难。
尽管他的三个哥哥早早地离开了人世,但只有他和侄子的生命线尚未断绝,他们孤独无助地度过每一天。当韩愈十九岁的时候,他决定前往京城,这段十年的时间里,只能与远方的侄子见上三次面。而当他准备踏上归途,与十二郎共度余生时,不幸的是,在这个时候,小侄子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得知这一消息后的韩愈悲痛欲绝,他写下了一篇祭文,用以悼念这位亲近的人。在这篇祭文中,有一句“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后来就被人们扩展成了“天涯海角”这个词汇,用来形容那些极其遥远的地方。
这段经历,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无论是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还是平凡的人们,都曾经历过生活中的苦难和离别,而他们所留下的文字,则是对记忆的一种永恒致敬。在这样的背景下,“海角天涯”的概念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话语,它承载着人类对于亲情、友情、爱情以及对美好回忆的追求,以及我们内心深处渴望连接与理解彼此的情感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