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竿头:追求卓越的不懈努力
这则成语,亦称“百尺竿头”,形象地描绘了一个永不满足于目前成就的个体,不断攀登高峰的精神。它源自宋代释道原在《景德传灯录·招贤大师》中的一句偈言:“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这偈言深刻揭示了不断超越自我、追求更高境界的重要性。
宋朝时,有一位名叫景岑的大师,他号称招贤大师,以其博学多闻和深厚佛学造诣著称。他常游四方,传播佛法,与众多僧侣共同探讨佛教奥义。在一次讲经之际,大师以生动有力的语言阐述佛法,使得听者们如醉如痴。
讲经结束后,一位僧人勇敢站起,对大师提出了问题,并请求解答。大师耐心回答,将他所说的内容与众人分享。两人之间的问题交错,如同两颗互相呼应的心灵,而他们谈论的是关于达到十方世界这一最高境界的事宜。
为了让大家明白什么是十方世界,大师当即展示了一份偈帖。这份偈帖记录着对佛教智慧的赞美,其中包含了这样一句话:“虽达上层,却非极点;只到此岸,还需过那彼岸。”这正是“百丈竿头”的精髓——无论你已取得怎样的成绩,都不能停下脚步,要继续前行,不断超越自己,最终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高峰,即十方世界。这不仅是一种个人精神追求,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上的积极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