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末农民起义的风暴中,一个奇特的现象吸引了人们的注意:王仙芝、黄巢这两位起义领袖都是私盐贩子出身,而帮助唐朝镇压这场动乱的人中,也不乏私盐贩子。如朱温(全忠)和钱鏐,他们各自扮演着关键角色。关于朱温,人们耳熟能详,但对钱鏐可能知之甚少。
钱鏐,即具美,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立者之一。在他的生涯中,他曾担任吴越国王、唐朝节度使以及节度使所属都指挥使等职务。此外,他还曾是一名私盐贩子和乡里无赖。在中国历史上关于钱鏐有许多传说和故事。
尽管书籍读得很少,但钱鏐天资聪颖。他童年时,就表现出了军事才能。当时,他与朋友们玩耍于临安大木下,一人坐石头上指挥众友,如同一位小将军。
公元880年,爆发了持续数年的王、黄起义,这场纷争几乎要把已经摇摇欲坠的唐王朝彻底烧毁。由于起义军势力强大,有许多怀抱不同目的的人纷纷加入,以打响“反唐”的旗号。而这些人有的真心反抗,有的是为了官职而杀戮放火,有些则是纯粹的强盗。这股混乱中的泥沙俱下,使得鱼龙混杂难以分辨。
当地土匪开始骚扰临安周围地区,他们杀戮无辜,奸淫妇女,“军食不给,常以人为食”。董昌,当地镇海节度使,被迫招募本地英雄董昌结缨从军。但当土匪进犯临安城时,那里的守兵不足1000人,而面对10万敌人的攻势,大多数士兵心慌意乱,只剩下董昌手下的几个百名士兵坚守城池。
就在此刻,一位年轻的小伙子钱鏒挺身而出:“我愿带20名勇士去抵御!”但董昌并不相信这个请求,因为他认为这样做简直就是送死:“你?别开玩笑了!现在我们的首要任务是保卫城墙。你想出去干啥?”然而,不顾所有人的怀疑,钱鏒坚持己见:“如果我们弃守不战,我们会失去最后一线希望。”最终,他成功说服了董昌提供20个士兵支持他的计划。
第二天清晨,带着饱餐后的战饭,这支由他亲自挑选的20名劲卒,在险峻的地形——被称为“一线天”的地方伏击待敌。在这里,只能容纳一个人或骑马通过的地方,他们设置伏击点。一方面10个人张弓搭箭随机射击;另一方面10个人分乘十匹战马,用树枝编织成马尾来回奔驰,以增添疑云效果。结果仅用这20人就杀伤近百敌兵,并吓退流匪先锋部队,让他们丧失信心并撤退。
接着,这支神奇的小队转移到接近临安城的一个叫作“八百里”的险要之处。在离开前夕,为了确保安全,不让女老板跟随离开,她被嘱咐留在原地,对任何询问其情况的人,都应回答他们即将到来的主力部队已然准备好迎战,并且准备决一死战。她答应下来,然后秘密告知流匪主帅所述信息后悄然离去,从而误导对方,将其引至失败路途上,再次遭受重创,最终不得不绕道而行避免与临安再次交锋。而这一切,全凭那支只有20人的精锶小队完成,其英勇举止让后世赞叹不已,为后来的历史记录留下了一段传奇故事:少壮时代的一位英雄,用智谋及胆识,在逆境中化险为夷,让史册永载其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