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故事吴越王钱鏐率20人吓走十万土匪

在唐末农民起义的风波中,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浮现:这场动乱的火种被私盐贩子王仙芝和黄巢点燃,而帮助唐朝平息这股动荡的人中,也有一些曾经是私盐贩子的角色。朱温、钱鏐便是其中之一。关于朱温(全忠),人们可能耳熟能详,但对钱鏐这个人,恐怕不太为人所知。

钱鏐,这个字辈具美(又作巨美),出生于临安,是吴越国的创始人。在几十年的生涯中,他先后担任了吴越国王、唐朝节度使、都指挥使、私盐贩子和乡里无赖。在中国历史上关于他的传说与故事颇多。

年轻时家境贫寒,没有上过几天书就辍学了,但钱鏒却聪明伶俐。史书记载:“临安里有大木,钱鏒幼时与群儿戏木下。坐大石上指麾群儿为队伍,号令颇有法。”这种军事才能很快就派上了用场。

公元880年,一场持续数年的农民起义爆发,本已摇摇欲坠的唐王朝被这一把火烧得本烂根焦。这股起义带来了各种目的的人纷纷加入,其中有些真心反抗,有些则只是想当官或杀人放火受招安,还有一些就是打家劫舍的强盗。

在他的家乡临安周围也发生了一次土匪事件,他们杀戮百姓,用人的肉食来补偿军粮,不断洗劫州县。当时,董昌邀请他结识从军。而在881年,当土匪进犯临安时,他主动请缨出战。

董昌对此感到怀疑,说:“你?别开玩笑了!现在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守城。出哪门子的击啊!”而钱鏒则坚持认为,“弃临安不如守临安,守临安不如派兵出击,以出击代守御方是以少胜多的御敌之策。”

董昌虽然狐疑,却同意让他带领20名士兵出去战斗,并且没有立下军令状,因为他相信对方必定会死于外界,而不是回来。此日清晨,钱鏒带领20名士兵,在一处险要地带伏兵,只10个人张弓搭箭准备射击,其余10个人分骑10匹马往来奔驰充当疑兵,最终成功吓退流匪首批部队,无一人伤亡。

接着他们转移到另一个险要地带“八百里”,再次取得胜利。这次行动仅凭20人的小队伍,就保住了临安城,因此后世诗人赞扬其奇胆,将其描述为少时奇胆,以“八百里”吓走十万流寇。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