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末农民起义的风波中,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浮现:这场动乱的火种被私盐贩子王仙芝和黄巢点燃,而帮助唐朝镇压这股民变的人中,也不乏曾经是私盐贩子的角色。朱温、钱鏐便是其中之人。关于朱温(全忠),人们耳熟能详,但对钱鏐这个人物,恐怕熟悉的人并不多。
钱鏐,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创立者。在其漫长的一生中,他曾担任过吴越国王、唐朝节度使以及都指挥使等职务。此外,他还曾是一名私盐贩子和乡里无赖。在中国历史上关于钱鏐的传说和故事颇为丰富。
年轻时,钱鏒家境贫寒,没有机会接受太多教育就辍学了。不过尽管书本知识有限,但他天资聪颖。史书记载:“临安里有大木,小小少年与群儿戏于木下坐大石上指麾群儿为队伍,其号令颇有法。”这种军事才能很快就得到了应用。
公元880年,一场持续数年的王、黄起义爆发。这次起义犹如一把火,将已经摇摇欲坠的唐王朝推入了深渊。由于起义军势力强大,响应声浪四方,这些人心怀异志,有真心反抗 唐室;也有追求官位杀伐放火而后招安的心思;还有直接只图抢劫掳掠的小匪徒们混杂其中。
在钱鏒家乡临安周边,便发生了一股土匪活动,他们杀戮放火、奸淫妇女,“军食不给常以人为食”。当地人董昌邀请资金从军并结成盟誓。而就在881年,当这些土匪再次进犯临安时,董昌作为镇海节度使守护着那座城池。他虽然只是节度使,却手下仅几千人马分驻各地真正守卫临安不足1000人的兵力面对10万敌众的情形。一时间,大局未明,全城皆惶惶不安。
当时,在董昌麾下的有一员叫做钱鏒,他见状主动请求出战:“您派我带20个士兵去打退他们吧!”董昌犹豫道:“你?别开玩笑了!现在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守住城门。你出去哪门子的好?”“您认为弃守更糟,不如留守,更糟的是让我们出去扰乱敌阵,以少胜多。”“说得好听,我可没有那么多兵可以借给你!”
然而董昌并没有同意他的提议,只是在最后答应给他20个士兵,并且不用立下保词。“试试看吧,我可以立下保词!”最终还是决定由此来证明自己的能力。那日清晨,带领自己精挑细选出的20名勇士饱餐战饭后出发,那些士兵除了准备战斗以外,还必须记住即便身处逆境也要保持坚定的意志。
他们前往一条名叫“一线天”的险峻山路,这里的位置对于防御极为关键,因为这里正是流氓暴徒必经之路。当流氓暴徒接近时,他们迅速隐藏起来,其中10个人背负弓箭,每遇到一个人就射击,再另外10个人骑乘战马往返奔驰,以此充作疑兵。这场突袭成功将流氓暴徒先锋部队击败,使得对方丧失继续前进的信心逃离了该地区。
随后的几天内,那支特攻队转移到靠近临安的一个危险地点——八百里,又一次展现出他们卓绝的战斗技巧和策略性行动,最终有效地保护了临安免遭侵扰。但这段历史中的一个奇迹般的事情却因为一位普通女子所做的一句话而被永远铭记下来:她是一个酒店老板娘,她通过她的智慧和勇气,让那支只有二十人的队伍成为了阻止那些流氓暴徒前行不可逾越的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