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末农民起义的混乱时期,一个颇为奇特的事实浮现:王仙芝和黄巢这两位起义领袖原本是贩私盐的商人,而帮助唐朝镇压这场起义的人中,也不乏曾经从事同一行业的人。朱温、钱鏐便是其中之一。
关于钱鏐这个人物,可能并不是很多人耳熟能详。他的名字叫具美(又作巨美),出生于吴越国临安城。他不仅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创立者,而且在其漫长的一生中,还担任过多种职务,从吴越国王到唐朝节度使,再到都指挥使、私盐贩子乃至乡里无赖等身份,他所经历的角色多样而丰富。在中国历史上,对钱鏐有着许多传说和故事。
年轻的时候,钱鏐家境贫困,没有机会接受太多教育,但他天生的聪明才智让他在军事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当时人们描述说,“临安里中有大木,钱鏒幼时与群儿戏木下。坐大石上指麾群儿为队伍,号令颇有法。”这样的军事天赋很快就得到了应用。
公元880年,一场持续数年的王、黄起义爆发,这次事件几乎将已经摇摇欲坠的唐朝推向了边缘。由于起义军势力强大且声望响亮,不少怀抱不同目的的人纷纷加入这一旗帜,有些人真心反抗唐朝;有些人则梦想通过“杀人放火受招安”之路走向权力;还有些甚至只是打家劫舍的小偷。在这样的混乱环境中,泥沙俱下鱼龙混杂。
就在当地临安周围发生土匪暴动的时候,他们杀戮无辜、烧毁村庄,“军食不给常以人为食”。先后洗劫了临安周边几个州县,那时候,钱鏒已经被当地豪杰董昌邀请加入部队。
881年,当那股土匪进犯临安城的时候,由于守城将领董昌手下的兵力不足1000名,而面对10万人的敌军,一时间内众人的心情极其紧张不安。在这种危急关头,有一个勇敢的士兵请求前去战斗——即便是在董昌眼中的傻瓜们也会认为这样做是不切实际的。但正如他们所料,这个士兵却是一位充满智谋和勇气的人物——就是我们今天要讲述的一个英雄人物:钱鏒。
尽管董昌对此感到疑惑,但为了稳定局势,他还是同意了钱鏒提出的战略方案,即用20名精锆士兵来击退这10万人的敌军。这20个人分成两组,每组10个人,其中一组负责射箭防御,而另一组则利用马匹制造假象,以此来吓阻敌人的进攻。而结果呢?这些20名士兵凭借自己的英勇及策略,在一次小规模战斗中,就能屠灭对方近百人,并成功驱散了流寇,使得整个城市得以安全保卫下来。这场惊人的胜利直接证明了一点,那就是即使面对数量上的绝对优势,也可以通过智慧和勇气找到克服一切障碍的手段!
随着时间推移,这个故事被后世广泛传唱,并最终形成了一首诗:“少时奇胆立战功,小队八百斩十万红。”从此之后,无论是在战场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有人以这个故事作为榜样,用自己的行动去体现出一种超乎寻常的大智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