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鏐智勇双全单骑二十人拒敌十万

在唐末农民起义的风波中,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浮现:贩私盐出身的王仙芝、黄巢成为起义军领袖,而协助唐朝镇压这场起义的人中,也有不少与他们相同背景的人物。朱温和钱鏐便是其中之人。关于朱温,我们耳熟能详,但对钱鏐,可能只有少数人了。

钱鏐,字具美,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创立者。在他丰富多彩的一生中,他曾担任过吴越国王、唐朝节度使以及私盐贩子,这些经历让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被广泛传颂的一个人物。

早年生活在贫困家庭中的钱鏐,没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但他的聪明才智却得到了展现。据史书记载,当他还是个小男孩的时候,与伙伴们玩耍时,他就表现出了指挥能力,能够组织好队伍,让人们听从他的指令。这股潜力很快就被用在了实际行动中。

公元880年,一场名为王、黄起义的大火燃烧着整个国家。这场动乱本来已经将唐王朝推向了绝境,但随着更多人加入到这场反抗运动中,其规模变得更加庞大和复杂。此时此刻,有些人真心希望改变命运;有些则只是图谋官位或是利用暴力手段;而另一些则只是一群无目的的流寇。

就在这个时候,在临安周围爆发了一次土匪活动,他们杀戮无辜,用暴力威胁居民,还有人甚至吃上了人的肉。这些行径让当地守军董昌感到非常棘手。他虽然是由唐政府任命的镇海节度使,但所辖区域较小,只有一千余士兵分散驻扎于几个地方。而面对这股土匪10万大军,他更感到心惊胆战。

当时,在董昌麾下服役的是一个名叫钱鏒的人。当董昌犹豫不决地询问如何应对这种情况时,钱鏒主动提出了自己的计划:“我们应该弃守临安,不如派兵出去迎击,以出击代替防守,这样才能用少量兵力抵御大量敌人的攻击。”但董昌并没有采纳这一建议,因为他认为这样做是不切实际的,并且会失去更多士兵。

然而,钱鏒坚持己见,最终成功说服了董昌提供20名劲卒给他带领出去。他承诺,如果失败,将自取其首级作为赔偿。不过,这样的承诺对于已知必死的情况来说显得多余,因此最终并未实施。

第二天清晨,带着20名精锆士兵(其中一半负责射箭,一半骑马奔驰),资金充足且精神振奋的钱鏒准备迎战。在一条仅能容纳一人通过的小路上——“一线天”,设下伏击阵势。一方面10个人准备开枪射击,每遇敌人即开火;另一方面10匹马形成疑兵形态,从四面八方奔驰回转,以此迷惑敌情。战斗结束后,他们杀伤了近百敌人,使得前锋部队全线崩溃而逃跑。

随后,由于先前的胜利,无损人员的情况下,又一次率领同一支特攻队前往临安城外另一险要之处——“八百里”。撤退之前,他找到了酒店老板,对她表示忠诚和勇气,同时嘱咐她不要离开那个位置,并安排好其他事宜后离去了。不久之后,那批流氓追来了,他们抓住女老板询问有关临安防御力量的情况。她按照之前得到指示回答说:“临安防御力量强大,现在他们正在‘八百里’集合,要与你们决斗!”于是,那批流氓决定绕道而行,不再进攻临安城市地区。这就是由于20人的智慧与勇气保住了城市,即便是在数量上的巨大差距面前也能取得胜利的情景。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