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王钱鏐智如明镜一声令下20人轻骑而来如同一支小队的闪电在黑暗中点亮希望的火光将十万土匪吓得烟消云

在唐末农民起义的风暴中,一个奇特的现象吸引了人们的注意:王仙芝、黄巢这两位起义领袖都是从私盐贩子出身,而帮助唐朝平息这场动乱的人中,也不乏曾经是私盐贩子的名士,如朱温和钱鏐。关于朱温,这个名字或许耳熟能详,但对于钱鏐,可能只有少数人对他有所了解。

钱鏐,以字巨美(又作具美),乃临安人,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开国之君。在一生的旅程中,他先后担任过吴越国王、唐朝节度使、都指挥使、私盐贩子以及乡里无赖。中国历史上关于他的故事和传说众多。

年幼时,家境贫寒,没有几天学问就辍学了。但尽管书读得极少,钱鏐却天资聪颖。他童年时代常与群儿玩于大木下,大石上指挥着他们像军队一样排列,一声令下便能调兵遣将。这份军事才能很快便派上了用场。

公元880年,一场持续数年的王、黄起义爆发。这股火焰几乎烧尽了已经摇摇欲坠的唐王朝。由于起义军势力强大而响亮,每地都有人以此为旗号起兵响应。在这些人的行列中,有些人真心反抗;有些则只是图谋官职,杀戮放火来招安;还有些甚至是纯粹为了掠夺强盗。不论泥沙俱下的混沌还是鱼龙混杂,都成为了那时社会的一部分。

就在钱鏒家乡临安周围开始出现土匪的时候,他们开始杀人放火,将妇女奸淫“军食不给”,常以人为食。当时,董昌邀请结婚,从军成为当地将领之一。此后,在881年,那股土匪进攻临安城,当时守城的是董昌,他是由唐政府任命的镇海节度使。虽然是个节度使,但因为管辖范围小,只有一千余人马分驻几个地方真正守护临安不足1000人,而前来进犯的土匪据称达10万之众。一时间,全城陷入恐慌与动荡。

当时,在董昌麾下工作的是即将崭露头角的人物——钱鏒。他见状主动请缨出战:“您认为我们应该弃守,不如出击。”然而董昌对此深表怀疑:“你这是开什么玩笑?现在我们的首要任务是保卫城市。你去哪里打啊?”

“如果我能带20名精兵外出,你会给我吗?” “20名?你疯了吧!他们可是有10万人的大队啊!” “试试看,我可以保证结果!” “算了!算了!你要20个人就给你20个人。不过不要立军令状。”

次日清晨,带着自选精锻好的20名勇士及饱餐战饭后的昂扬精神,一线天路口伏击敌方先锋部队成功斩杀百余敌手并驱散其余部队,使得流匪惧怕而逃离。而随后,再次设伏于八百里险要,与流匪再次交战,并且成功诈降其远征部队,使得它们撤退离开。通过巧妙策略和实际行动,小小的一个二十人的小团体在关键时候保护住了一座被围困的大城,从而赢得了一句佳话,即:只因一支二十人的精锳铁骑,就让十万敌手望尘莫及,被誉为"八百里"上的英雄豪杰。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