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末农民起义的风暴中,一个奇特的现象吸引了人们的注意:起义军领袖王仙芝、黄巢曾经是私盐贩子,而帮助唐朝镇压这场起义的人中,也不乏从事私盐业者。如朱温(全忠)和钱鏐等人。对于朱温,这个名字可能并不陌生,但对钱鏐这个人物,许多人可能知之甚少。
钱鏐,本字具美(又作巨美),临安人,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创立者。在他的几十年生涯中,钱鏐先后担任过吴越国王、唐朝节度使、都指挥使、私盐贩子以及乡里无赖。在中国历史上关于钱鏐有很多传说和故事。
据史书记载,年幼的钱鏒虽然没有多读书,但天性聪颖。他曾在临安的一块大木下与群儿嬉戏,他坐在大石上指挥众孩儿为队伍,并且命令得很有法度。这股军事才能很快就派上了用场。
公元880年,一场持续数年的王仙芝与黄巢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本来已被点燃并烧得不可收拾的唐朝由此进一步加剧了其衰败。当时各地响应这一号角的人士纷纷起来,有些人是真心反抗,有些则抱着当官杀人的野心,还有一部分只想好好享受打家劫舍带来的乐趣。正所谓“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就在这个时候,在临安周围爆发了一股土匪,他们杀戮无辜、放火烧屋、奸淫妇女,以至于“军食不给常以人为食”。这些土匪先后洗劫了临安周边几个州县。当时,董昌作为唐朝任命的镇海节度使,由于手下的兵力不足1000名,而且分驻几个地方,所以实际守护临安城仅剩一千余人,而面对的是10万人的敌军。一时间,全城皆震动,无不怀疑未来何去何从。
董昌手下的一员,就是那个日后成为吴越国创始人的钱鏒,当他看到这种局面,便主动请缨出战。但董昌却半信半疑地说:“你?别开玩笑了!现在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守城。出哪门子的击啊!”然而,钱鏒坚持己见:“董将军,我认为弃城不如守城,守而不如出击,以少胜多之策。”但董昌仍然狐疑,不愿意提供更多兵力支持,只同意让他领20名劲卒前去试试看。
尽管如此,为了证明自己的决心和能力,加强自己对将领们的地位,以及表明自己能否成就一番事业,这20名士兵成了他最宝贵的情报来源。他亲自挑选这20名士兵,并告诫他们要做到充满勇气,让他们相信只要跟随自己,就能获得荣誉并改变命运。而那些士兵也深刻记住了这位少年将领的话语,即便是在即将战斗之前,他们依然能够保持冷静,从而更有效地完成任务。
到了第二天清晨,那20名士兵已经饱餐了一顿准备好的战饭,然后按照计划行进到了临近城市的一个险要位置——一线天。这是一个流匪必经之路,被称为危险的地方,因为它只有一个人可以通过,同时只能容纳一人骑马经过。此处设伏的是10个人负责射箭,每次见到敌人就射;另外10个人分乘10匹战马,用树枝编织成尾巴往返奔驰,以增加虚张声势。结果是一举击退对方百余名敌 soldier, 并且没有失去任何一员。这支小队伍的小小胜利,使得整个地区都开始谈论这个令人惊叹的小团体,他们如何凭借少数几十人的力量轻易消灭大量敌方人员,将其视为传奇故事中的英雄行为表现出来。
紧接着,这支精英部队转移到靠近城市的一个叫做八百里的另一个险要地点。此前离开前的最后命令是让附近酒店老板保密,不许泄露信息。但当流匪追至八百里时,他们询问酒店老板关于那支来自临安的小部队的情况,她照单拿货般回答说:“你们听好了,我们这里可是不得了啊!现在他们已经集结在八百里,说要与你们决一死战!”听到这样的消息后,那些流匪首领本想绕道避开,但是由于之前遭受重创,对付那支据说拥有几十万大军的小部队感到害怕,最终决定绕道而行,不再攻打臨安市区,此举标志着仅靠二十人的智谋巧计保护了一座重要都市免遭破坏,为历史留下了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