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自居,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被追赠太师、温国公,并谥文正。生前著作甚多,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为儒学教化下的典范。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出生于陕州夏县涑水乡,是一位博学强识的名士,他的父亲司马池在他七岁时就开始教他读书,让他能够背诵《左氏春秋》并讲明白书的要意。在他的生活中,有一次砸缸救友的事迹曾震动京洛,这件事展现了他的勇敢和坚定的性格。
步入官场
二十岁参加会试,一举高中进士甲科,从此步入仕林。他结识了同科进士石昌言,在同州结交忘年的朋友,也结婚了。
居丧期间
在居丧期间,他通过阅读大量书籍和写作来排遣悲伤。在这段时间里,他了解了许多下层社会生活的情况,并写下不少论文,如《机权论》、《才德论》等几十篇。
工作与研究
接到诏旨调任大理评事、国子直讲后,他赴京,但仍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京都。他为解决贝州农民起义问题提出了建议,最终起义被平息。在这个过程中,他对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开始系统地研究历史。
治理地方
离开志趣相投的人前往郓州,不久改任并州通判。他在河东路任职期间,对边境地区安全有深刻见解,并且推荐了一些有见地的建议。
重回中央
嘉祐三年迁开封府推官后,他坚决推辞,因为认为自己“实非所长”,但还是被擢升为修起居注。不久,又被提升为起居舍人,同知谏院,在这五年的时间里,上奏疏170余份,为国家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