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简介退避三舍的社会典故解读

晋文公即位后,励精图治,推动国家的发展,使晋国逐渐强大。他梦想成为齐桓公那样的霸主。周襄王因被弟弟太叔带夺取王位逃到郑国,请求各诸侯提供兵力讨伐狄人,但没有一个愿意出兵。

有人建议周襄王派使者向秦、晋两国求救,因为只有它们有能力打败狄人。周襄王便派使者去找晋文公求助。晋文公立即出兵东征,将狄人击败,并且杀死了太叔带等人,然后护送天子返回洛邑。

不久,又有宋成公之子来求救,说楚国将军成得臣率领五国联合攻打宋国。大臣们认为这正是机会,让主公扶助困难的国家,以此建立霸业。晋文公早已看透,要成为中原霸主,就必须战胜楚国。他扩充军队,建立三个军团,一路去救援宋國。

在城濮之战中,虽然初期退避三舍,但实际上是为了实现先前与楚成王的诺言——如果两国交战,晋将退让三百里。在撤退过程中,用旗帜指挥,将士们拖着树枝作势后撤,看似慌乱实则埋伏。在敌阵一触即发时,再次展开攻击,与楚军形成包围态势,最终大败楚军。

胜利归来的消息传至洛邑,被誉为英雄的 晋文公开创历史上的巨大功绩,被尊为中原霸主。此举也标志着他步入了历史舞台中的重要角色。而这一系列事件,也深刻地体现了“退避三舍”的智慧和策略在战争中的应用价值。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