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考点梳理:六一儿童节的由来与习俗探究
一、儿童节的历史演变
六一儿童节,又称为“国际儿童节”,每年6月1日是全世界少年儿童的共同庆祝日。1942年,德国法西斯在捷克利迪策村犯下了屠杀和虐待行为,这些悲惨事件激发了人们对保护儿童权益的关注。在1949年11月,国际妇女联合会莫斯科会议上,为了纪念这些受害者以及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失去生命的孩子们,决定将每年的6月1日定为国际儿童节。
二、各国独特庆祝风俗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
中国:学校通常会组织相关活动,并要求学生着正装参加。香港虽然也采用了6月1日作为中国传统纪念日期,但民间仍然保持4月4日这一传统日期。
新加坡:除了放假之外,还特别规定当天大众都可以放假,以确保小朋友不会感到孤单。
哥伦比亚:7月4日是哥伦比亚的小孩们戴面具、扮成小丑玩耍时刻。
巴西:8月15日巴西全国防疫日也是给5岁以下孩子接种预防小兒麻痹症疫苗的一天,同时也有部分地区在10月12日进行庆祝活动。
韩国:父母通常会送给孩子他们最想要的礼物,而根据调查,大多数韩国孩子希望收到的是手机或其他电子产品。
瑞典:瑞典把男孩节(8/7)和女孩节(12/13)分开,每个都是不同的庆祝方式,其中男孩节还被称作“龙虾節”。
俄罗斯与其诞生地相同,即在6/1举行,与国际完全同步,有民族歌舞表演及学校活动等。
印度独立政府首相庄亚鲁诞辰纪念11/14作为印度儿童节,也有各种民族表演和官方活动支持这场特别之旅。
9-11:伊斯兰国家糖果節;非洲國家持续一个月狂欢節;伊拉克则因为长期政治动荡而缺乏明确且广泛参与到的慶祝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