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资料初三上册中的竭泽而渔典故在社会学研究中如何应用

春秋时期,晋文公为了援助宋国,与楚国在城淄(今山东淄县南)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在实力对比上,楚军占据了明显的优势。面对这般局势,晋文公向他的舅舅狐偃咨询解决之道:“尽管我方兵力不敌,你认为如何才能取得胜利?”狐偃建议采取欺诈手段来对付楚军。

然而,另一个大臣雍季对于此法持有保留态度。他以一番比喻形容其担忧:“竭泽而渔虽能立即获利,但第二年必无鱼可捕;焚蔽而田亦能立即获得收成,但第二年则无兽可猎。欺诈之策虽然短期内可能奏效,但长远来看并非稳固之计。”意思是说,即使现在可以通过欺骗取得暂时的胜利,但是将来就无法再依赖这种方法了。这不是一种长远有效的手段。

尽管如此,由于当时没有更好的战术方案,晋文公还是决定采纳狐偃的建议。利用“退避三舍”的名义,他多次后撤,以此为自己选择最佳打击时间和地形,同时等待合适的时候反击。此举成功误导了楚军,他们见到晋军不断后撤,便以为晋文公胆小,不敢与他们正面交锋,因此紧追不舍,最终遭到了惨败。这场著名的城濮之战最终以楚军失败告终,其领兵大将成得臣也因此功败垂成。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借鉴出“竭泽而渔”的成语,用以形容那些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影响或后果的事情做法。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