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晋文公为了援助宋国,与楚国在城淄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役。尽管楚军实力强大,但狐偃提出用欺诈手段对付楚军,晋文公采纳了这个建议。然而,另一个大臣雍季不同意这种做法,他以“竭泽而渔”和“焚蔽而田”的比喻来警告说,这种短视的策略虽然能立即取得成功,但将导致长远的损失。在没有更好的方案的情况下,晋文公还是决定采用狐偃的计谋。他假装遵守自己之前与楚庄王许下的退兵诺言,每次后撤三舍,以此避开楚军锋芒,并等待合适时机歼敌。而楚军误以为晋文公胆小,不敢正面交战,因此紧追不舍,最终遭遇惨败。这场著名的城濮之战最终由晋军胜出,其领兵将领成得臣也因此功被击败。
故事中的“竭泽而渔”,后来成为一句成语,用来形容那种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后果的手段或行为。在这场历史上的斗争中,可以看出,“竭泽而渔”的危险性,以及它所带来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