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时期,晋国为了帮助宋国,与楚国在今天的山东淄县南边城淄交战。当时,楚军实力明显占据优势。面对强大的楚军,晋文公向他的舅舅狐偃咨询:“尽管我们兵少,我该如何才能取胜?”狐偃建议使用欺诈手段来对付楚军。
晋文公又向大臣雍季征求意见,并将狐偃的话告知他。雍季虽然不同意这种做法,但他用一个比喻来表达自己的担忧:“竭泽而渔虽能一时获利,但到明年水复归原处,又无鱼可捕;焚蔽而田虽能一时获利,但到明年火灭林复,再无兽可猎。诈伪之道虽有短暂的效果,却非长久之计。”这意味着,即使暂时可以通过欺骗获得一些好处,但是长远来看,这种方式并不可持续。
由于当时没有更好的办法,晋文公还是决定采纳狐偃的计谋。他利用自己之前与楚庄王许下的“退避三舍”的诺言,以此为借口连续后撤,为自己选择了最佳的作战时间和地形。而楚军误以为晋文公胆小,不敢正面交战,因此紧追不舍,最终遭到了惨败。这场著名的城濮之战最终以楚国失败收场,其主帅成得臣也因此功亏一篑。
这个故事后来就被人们拿来解释“竭泽而渔”这一成语,用以比喻短视且不可持续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