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晋文公为了援助宋国,与楚国在城淄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役。尽管楚军实力强大,但狐偃提出用欺诈手段对付楚军,晋文公采纳了这个建议。然而,另一个大臣雍季不同意这种做法,他以“竭泽而渔”和“焚蔽而田”的比喻来警告说,这种短视的策略虽然能获得暂时的胜利,但长远来看会导致资源枯竭,没有可再次利用之处。他指出,如果像干涸池塘一样捕鱼或是烧光森林后打猎,那么明年就不会有更多的鱼类和野生动物可供捕捉。
尽管如此,由于当时缺乏更好的战术方案,晋文公还是决定采用狐偃的计谋。在一次又一次地假装撤退之后,在适当的时候转守为攻,最终击败了楚军,使得这场著名的城濮之战以楚方的大败结束。
此后的故事被人们用作例子,用“竭泽而渔”这一成语形容一种只图一时之快,不考虑长远后果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