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被神化的历史人物。我们可以尝试认识到这个英雄人物的多疑性。《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记载了刘备攻取长沙后,降服黄忠、魏延之后,诸葛亮对刘备说:“魏延心中有反骨,他终将背叛。”这句话虽然是小说家罗贯中的虚构,但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诸葛亮对魏延持有怀疑之心,从未重用他,并且借机除掉他,最终导致最惨烈的下场,即杨仪利用所谓“叛逆”之罪将魏延杀害。魏延在蜀汉是一个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人才,他遭遇如此悲剧命运,实在令人感到不平和同情。
历史应当以真实的事实为基准来正名并昭雪魏延。在蜀汉政权中,魏延是一位忠诚且深受刘备信任的臣子。他出身军旅,对于光复汉室抱有雄心,因此屡立战功不断晋升官职。在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当刘备夺取汉中后封为汉中王迁都成都时,将军队交由张飞镇守,而选择了早期随自己入蜀的一位武将——魏延担任督汉中镇远将军及太守。这一决定震惊全军,因为在蜀汉看来,汉中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而刘备选择让一个较新的部下担此重任,无疑表明了他对魏延能力的高度评价。
有一次,在一次大型会议上,刘备询问如何处理这些新获得的地盘与人马?作为答复,魏 延豪气满盈地说,如果曹操亲自带着全部兵力来攻打,我定能抵挡;如果只是一支偏师十万,我也能击败他们!他的确表现出了超群过人的勇敢和智慧,在六年的时间里,他成功地保卫了这一关键地区,即使面对曹操手下的名将,如张颌、曹真,也从未受到威胁。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公元221年 刘备称帝,更加以尊荣授予他镇北将军职务。当建兴元年(公元227年),更进一步委以前线指挥任务,让他成为丞相司马兼凉州刺史。在建兴八年(公元230年),在西羌边疆与敌方主帅费瑶、郭淮展开战斗取得胜利,被提升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并授予假节,加封南郑侯爵位。
然而,这位英勇善战又充满智谋的武將却因诸葛亮的猜忌而无法发挥自己的潜力,每次出征时,都希望能够率领一万士兵,与诸葛亮分头行动,但每次都被拒绝。此外,当初第一次北伐失败的时候,由于不采纳他的“子午奇计”,错失了一段宝贵机会。尽管那时候已经是去世后的景象,但是由于杨仪等人的阴谋陷害,最终导致了这样一个悲剧性的结局:杨仪利用所谓“叛逆”之罪,将原先忠诚无比、深受信赖的一员——依然保持着坚定的意志和勇气,不肯轻易投降而死去的人物——杀害,使得整个蜀国蒙上了沉痛的一笔血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