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危难之际,外敌逼近,忠奸参半的人物常陷入一场心灵的纠结:如果孤军守乡,救兵有望,那时主将该如何决断?尽管日夜要面对失败的命运,满乡百姓因饥饿而死或被屠杀,但他们是否能留下一世英名?抑或成为历史上的汉奸,被后人诟病?
古代史上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只举两例。一是唐朝时期的睢阳保卫战,当地民众吃人来维持生存,最终守军坚决死守,他们的事迹留在了青史。另一个例子是宋朝时期的邦昌,他拒绝当伪天子,被金国屠城,他选择了自杀以顾全千百万庶民和官员的生命。
当然,也有像那些年夜奸臣一样,以必死为誓,苦守扬州,却导致扬州人民遭到屠杀;也有像清军退至南京时的钱谦益等人,他们为了顾全大局而投降。
吕文焕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南宋末年为襄阳所围困六年之久。当救兵即将到来,而粮食耗尽的时候,他决定接受忽必烈保证不伤害平民的情况下投降,从而成为了一个著名的汉奸。
吕文焕,是南宋晚期的一位将领。他号称常山,是安徽霍丘人的儿子。在宋朝受襄樊之围后期担任过守将,在元朝立达六年的时间内弹尽粮绝后归顺元朝,并引导元军东下攻破沿江诸州,最终官至江淮东西省左丞告老还乡卒于野。
在南宋末年的主和场合中,有三条线索,一是华夏,一是川陕,还有一条湖襄线。最后几年的和谈焦虑主要集中在华夏地区,这个地区虽然易守易攻,但也有其缺点,如自然条件艰苦,因此构成了双方都难以回避的地理战略局势。
吕文焕虽非高阶指挥官,在守襄阳期间他仅为知府兼抚慰副使。他出生于南宋末期著名武将家族——吕氏野族,在镇压贵州之前曾经历鄂州、四川等地取胜,为皇帝赢得了赞誉,将功折现:“教授六韬起义师间关万里赴授”。因此被加封品秩,以奖励他的忠诚与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