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史书中,有两部专门记述唐朝的正史,一为成书于五代的《旧唐书》,另一为成书于北宋的《新唐书》。后者的篇幅略短于前者。据《宋史·欧阳修传》记载,宋仁宗读过《旧唐书》后,因觉得其“卑弱浅陋”,下令史馆重新编纂一本宋朝版的《唐书》。这次修订由宋祁主持,花费十年完成了列传部分,随后欧阳修加入,并负责纪志部分。当此書完成後,上奏朝廷,但因有兩位主编导致內容不統一,再由欧阳修進行统稿。在校对完毕後再次呈上。
人们通常认为,《新唐书》的质量更胜一筹,就连曾公亮也指出五代人因为是“衰世之士”,所以气力不足,不足以担任编纂《唐史》的重任,因此《旧唐书》的撰写存在许多问题,如纪事无法整理、详略失衡、文采不明、事实零落。而相比之下,宋祁和欧阳修都是文学大家,他们参与撰写使得质量显著提升;甚至当时的人们都盛赞它叙事简练、文采飞扬,将其广布天下,而原来的《旧唐书》则逐渐退出市场,只有极少数人才会再次翻阅,最终直至明朝嘉靖年间才被闻人诠才校对并重刻。
长时间内,《新唐書》一直是研究 唐代历史首选资料,同时文学爱好者也钟情于欧陽 修與 宋祁 的文笔。但对于学者来说,他们似乎更倾向於 《旧 唐書_。例如,对於 《资治通鉴》的記載來源大多取自於 《旧 唐書_而非 《新 唐書_。那么,《旧 唐書与 新 唐書 哪一个更加值得信赖?要研究歷史如何選擇?
在這段長時間裡,學者們對於古籍中的原始資料抱有一種特殊的情感,這種情感源自於對那個時代深厚的敬意。在當時,那些資料被視為珍貴且不可或缺,它們代表了一個時代、一個文化的一面鏡子。如果我們想要了解一個人的生活方式,他們所處環境,以及他們的心態,那麼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聽從他們自己的話語。
然而,這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在現實世界中,我們常常不得不通過間接的手段來獲取信息,比如讀取歷史文件或是傳說故事。但即便如此,我們仍然可以從中發掘到許多寶貴的事物—歷史真相和文化遺產。我們可以透過分析文字和圖像來推斷當時的人類活動,也可以試圖解讀那些留下的痕跡,以理解過去事件背后的原因。
因此,在探索歷史時,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保持開放的心態,並且願意學習各種不同的方法和工具。我相信,如果我們能夠用心聆聽過去的声音,並且勇敢地挑戰自己,那麼無論我們走進哪個年代,都會找到豐富而又充滿活力的故事等待著我們去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