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四史中,有两本关于唐朝的正史,分别是成书于五代的《旧唐书》与成书于北宋的《新唐书》,后者的篇幅比前者略小。根据《宋史·欧阳修传》记载,宋仁宗读过《旧唐书》后,觉得这本书“卑弱浅陋”,于是下令史馆重修一本宋朝版的《唐书》。最终由宋祁做主编,花费十年写完了列传部分,之后欧阳修也加入修史工作,负责纪志部分。
原本的人们都把《新唐書》當作研究唐史的首選資料,但对于歷史學家們來說,他們似乎對於《舊唐書》更感興趣。例如,《資治通鑑》的作者司馬光,在撰寫關於唐朝的一段時期時,就主要依據了《舊唐書》的記載。他們認為,《舊唐書》的優點在於其歷史記錄非常原始。
這種原始性就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舊 唐書》的編纂者避開了對皇帝名字避讳,這意味著他們直接照抄了當時實錄中的內容,即使這些實錄是在五代後人的時代所製作。在某些地方,如李渊父親被稱為李,所以原來應該避免提及“丙”字,但因為是照抄實錄,所以沒有進行改動。而武則天建立武周,因而不必遵循避諱規則,因此在紀事中保持真實情況。
其次,《舊 唐書』中的“今上”的字眼,也表明它們是從長安年代直接照抄過來,而不是像後人那樣使用庙号。在一些傳記裡,“今上”指的是當時執政君主,而非五代之後的皇帝。
此外,《舊 唐書』保留了一些珍貴但可能會被刪除或變化的情節,比如李密傳全文抄錄祖君彦討伐隋炀帝檄文,這份檄文並未出現於其他任何正統歷史著作中。但即便如此,由於缺乏可靠資料和時間限制,這部作品仍存在不足之處。
總結而言,《舊 唐書」以其原始性的文字和信息吸引着研究人員,它提供了一個獨特且直觀地了解古代帝王生活、政治和社會背景的手段。雖然它不能完全滿足所有人的需求,但它仍然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資源,並且對理解中國歷史有著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