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武,湖北襄阳人,1961年6月出生。作为中国书协会员、湖北省书协理事和全国公安书协会员,他在艺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马武曾供职于湖北省襄阳市公安局襄城分局,并且是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刘洪彪书法高研班2014级班委。
他的作品多次参加了全国性的展览,如第三届书法篆刻展、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等,并获得了“中国书法兰亭奖”优秀奖、“卫士之光”银奖和中国公务员书法大展银奖。他的一些作品被收藏于人民大会堂、故宫博物院和湖北省博物馆,还在日本、韩国、美国、英国及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个人或群体的画廊。
马武的小我七岁时,与刘洪彪同期入选第五届全国图书篆刻展,这使他成为了与刘同时出道的“同道”。随后,他又参与了第六届中青展以及第三届“中国書法蘭亭獎”的作品展示。在这些重要活动中,他不仅得到了良好的评价,也被授予了多项荣誉称号,如“隆中文化名家”。
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马武并未满足。他主动请缨前往京城工作,以便有更多时间学习名家的技艺,并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开设的草書高研班。在此期间,他深受刘洪彪的影响,对他来说,共同探讨当代书家的综合素养、高雅气质乃至想象力的培育,是非常珍贵的经历。
通过临摹古碑帖来提高自己的水平一直是他的习惯之一。这不仅是一种技术上的训练,更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瑰宝敬畏的心态表达,以及对中华民族智慧结晶——汉字本身的一种尊重。马武认为,没有这种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就无法真正理解并发扬汉字这一文化瑰宝。
对于现代社会中的写作与创作的问题,马武提出应该保持对汉字内容与情感表达之间联系紧密的人文关怀,同时也要不断地临摹古碑帖,从而更好地掌握技巧并继承传统。而在审美上,最重要的是内容与笔墨表现形态之间有机结合,使欣赏者能够通过内容体验到一种美感,这正是他坚持不懈追求的事业方向。
最后,关于快慢的问题,无论是在速度上还是技艺上,都存在相对性。一个人的笔迹虽然看似疾如闪电,但如果其轨迹充实完整,那么即使速度快也能达到标准;反之,即使缓慢但呈现残破无序则不能称为佳作。这说明,在创作过程中的质量最终取决于物象,而非速度本身。因此,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只有勤奋加方法正确才能成为一位真正卓越的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