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嘉麒院士教科研计划推动社会进步的80后新力量

在中国地质学的殿堂里,提及火山研究,那个名字如同闪耀的北极星,指引着所有追求科学真理的人——中科院院士刘嘉麒。然而,他与火山的故事并非从一开始便是如此璀璨夺目,而是一段充满挑战和坚持不懈的旅程。

他选择了一个不为人知的事实:自己在接近“四十而不惑”的年龄才真正踏上与火山对话的道路。他说:“我从来没想过自己多大年龄,只要还能干事情。”这句话背后,是一位年轻人的热血和无畏精神,以及对未来的渴望。

1941年,在辽宁丹东的一个农民家庭出生,9岁时失去父亲,让这个原本就贫困的小家庭更加艰难。面对这样的环境,他用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成为了一名奋斗者。在高考填志愿时,他原本倾向文学,但学校要求优秀生只能报考理工类。他选择了长春地质学院地球化学专业,这是一个偶然,也成为了他的转折点。

毕业后,他深入到野外工作,对于当时的苦难生活有着切身感受,但他没有退缩,而是在其中找到了兴趣,最终坚持下来。1978年,当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时,他毅然报考了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这一次机会让他再次展现出自己的决心和勇气。

硕士、博士论文中的数据结论至今仍被国内外同行引用,这是他早期努力得以回报的一种方式。当结束27年的学生生涯后,他已经44岁,但他的学习之路并未停止。在成为一名著名的地学专家之前,他曾经做出了许多决定性的探索,为中国的地球科学领域贡献了宝贵财富。

现在,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刘嘉麒继续致力于教科研工作计划,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他说:“我们既要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也应该看到很多方面尚未领先,还得加倍努力。”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超越个人荣誉、关注社会发展的大局观念,同时也体现了作为“80后”这一代人对于责任与使命感强烈的心态。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