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程简介:八路军高级指挥员
朱程(1910年-1943年),浙江苍南县矾山镇内山人,字公行,汉族。早年就读温州商业学校、厦门集美学校,1927年8月入南京中央军校第七期,1929年夏毕业。1930年在军德州教导队任见习教官时,因参与反对蒋介石的活动被捕入狱,在南京监狱关押了一年半。
出狱后回平阳,执教于麻步鳌峰小学,受党人叶廷鹏影响,接受思想,并参加一些进步活动。鳌峰小学被豪绅等捣毁后,他遂南下广州。两月中,他目睹改组派的作为,与蒋如出一辙,又愤而回乡。后到南京,在津浦路行政督察总署任科员。
1932年冬,他买到一支枪送给叶廷鹏领导的游击队。他还秘密协助浙南组织和红军游击队建立联络点,并筹措弹药。在津浦铁路局派往日本东京铁道学院留学期间,他注意日本的经济动向,并将《日本机构与军部制霸之基础》译成中文,以期引起国人对日本军国主义的警惕。
“七七”事变后,他提前回国,不待毕业便先到抗日主要阵地太原,被张荫梧聘为地形和土木工程教官。在河北民军中历任十大队大队长、十一大队大队长、民军晋冀豫边区办事处处长兼民十一团团长。他坚持抗战,与张荫梧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最终揭露了张荫梧的罪行并通电全国。
1936年7月中旬,他致函八路军总部汇报部队脱顽经过。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联名回信表示“佩慰”,作了剀切的指示。在十八集团軍總部命令下,将民四团改为华北抗日民軍,並担任司令员。此後他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成為八路軍第二纵隊第一旅旅長兼冀鲁豫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
他领导华北抗日民軍在沙区开展了多次战斗,对开辟沙区抗日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一次战斗中,为掩护主力突围,与30多位战友同归于尽牺牲。他是历史上评为八路军高级指挥员的一位烈士,被誉为“党的铁军”中的杰出人物之一。这段光荣岁月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亮丽篇章,也是朱程英勇牺牲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