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重贵——五代十国后晋皇帝
石重贵(914年―964年),后晋皇帝,石敬瑭养子,942年-946年在位。天福七年(942年),后晋高祖石敬瑭去世,石重贵继位,沿用高祖天福年号,天福九年(944年)七月改元开运。石重贵不肯向契丹称臣,契丹攻后晋,开运三年十二月(947年1月)占开封,后晋灭亡。石重贵是一位能力一般,但很有骨气的皇帝,他敢于同契丹开战,可惜他身边却无可用之人。他在位只有4个月左右的时间,即便如此,他也没有什么惠民之举,只是偶尔杀掉几个贪官污吏来掩人耳目。
身为一国之君,对国家应尽的责任和权利,对人民应该有的恩德和保护都未能得到他的关注。他贪得无厌,为应付战争费用、满足自己滥耗,还派出恶吏分道刮民。在大蝗大旱之年的紧要时刻,他仍然命令内外臣僚二十人分往诸道州府率借粟麦,并且立法甚峻,让民间无法逃避,从而导致了许多人的死亡。而当时,“诸州郡大蝗”,草木都被吃光了。在他即将改元开运后的第四个月,也就是“四月”时,他又命文武官僚三十六人往诸道括率钱帛,这种做法加剧了民众的痛苦。
总体来说,在其短暂的统治期间,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没有给予人民太多安宁与幸福,而是更多地为了个人私欲和扩张战争带来的需求而牺牲普通百姓。这一点也反映出了他作为一名领导者的缺失,以及对国家及人民所承担责任的大量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