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喜——燕国最后一任君主,公元前255年(燕孝王三年),喜的父亲燕孝王去世,他继承了国君之位,被尊为燕王喜。几个月后,公元前251年(燕王喜四年),他命令丞相栗腹与赵国结盟,并赠送五百金作为酒资给赵孝成王。栗腹归来禀报时,建议趁着赵国长平战役中损失惨重,可以攻伐,但乐间却认为这是不明智的举动,因为赵国是一个经常作战且人民熟悉军事的人民群体,不宜轻易攻扰。
尽管如此,燕王喜坚持自己的看法,并召集昌国君乐间讨论此事。乐间再次表达了他的担忧,但被忽视了。当大夫将渠对此提出了警告,即互通关卡并以金钱结盟后立刻转而攻击,这样的行为是不吉祥的,将会导致失败。但是这些忠言也未能改变决策者的心意。
在将渠的劝阻下,虽然他用脚蹬开印带试图停止这场战争,但最终还是无法挽回局面。随着战争的进行,最终两支军队遭到了廉颇和乐乘率领的赵军击败。在混乱中逃脱的是乐间,而不是将渠。在之后的一系列冲突中,包括李牧领导下的袭击,在剧辛被俘杀后,再次证明了这种策略是不明智且致命的。
正如历史上的许多悲剧一样,这场战斗仅因个人判断错误和缺乏谨慎而导致了一连串灾难性的结果。而对于那些勇敢地站出来反对这一决定的人来说,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国家走向毁灭,而他们的声音却被无情地淹没在历史的大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