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可望(?—1660年),原名孙可旺,明末张献忠农民起义军大西政权主要将领、南明永历时期权臣,陕西延长县(或作米脂县)人。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八月,张献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位列群将之首,以平东将军,另加监军。张献忠牺牲后,与李定国等率大西军余部南下攻占云贵一带。
永历十一年,从贵州引兵入云南,与李定国不和,因部将倒戈被击败。向清军投降,引清兵入四川、贵州。永历十四年、顺治十七年病死。
早期经历:1630年随从张献忠起义,因骁勇善战受封为平东将军,与李定国、刘文秀皆为张献忠义子。
1647年与李定国称王,由于内讧未能联合力量抗清,最终向清朝投降,被授予汉军正白旗身份。1660年病死或被杀害。
孙可望与李定国的矛盾是其内讧的主要原因。他们在联明抗清问题上的分歧导致了内部冲突,最终导致了失败。
随着形势的变化,大西军需要适应并广泛联合抗清力量,而孙可望对此持保守态度,不愿意深入联络其他反清势力,而是想保持独立自主的地位,这也加剧了他与李定的矛盾和猜忌。此外,他对待联明政策的态度也与之前不同,他开始更多地考虑自己的利益,并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控制其他领导人物以巩固自己的地位,这进一步破坏了团结统一,使得整个反乱最终失去了胜利的可能性。在这场战争中,大量士兵丧生,他们中的许多人因为缺乏食物而饿死,也有很多因疾病而死亡。这场战争不仅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使得中国北方地区再次陷入混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