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灭亡,通常被认为是在1644年,但我认为应该是1662年。朱由榔被杀,这才是大明王朝真正的终结。在处理历史问题时,我们应一贯标准,不应随意改变。张岱曾说:“福王粗知文墨,鲁王薄晓琴书,楚王但知痛哭,永历惟事奔逃。”这句话简直是戳中要害。
在1646年,隆武帝朱聿键在福建被清军俘虏并遇害后,大明王朝陷入了空白期。根据当时的继承制度和传统法则,只有桂王朱由榔符合继承皇位的条件。他于丁魁楚、瞿式耜等人的拥立下,在肇庆宣布监国,并试图革新政权,以避免前朝的一些错误。但他的行为很快就证明他不适合成为一个伟大的领袖。他在面对危机时选择逃跑,而不是站稳脚跟作战。
尽管有忠臣如瞿式耜劝阻他,他仍决定逃往广西。这次行动使得广东人心尽失,因为他们看到了领导无力保护他们的地方。而此时,一部分官员已经先行称帝,并且改元为绍武元年,他们抢先一步建立了一种形式上的独立政府。
为了挽回形象和重获民心,朱由榔又返回肇庆,并宣布自己即位,为自己的登基日期重新命名为永历元年。但这场斗争最终还是以双方之间激烈战斗而告结束,当双方都精疲力竭之际,清军趁机攻占了广州,最终导致绍武帝及首辅苏观生的悲剧死亡,以及朱由榔再次逃离肇庆“西幸梧州”。
随着消息传来,即将到来的清军威胁也迫近了广西边境,这一次朱由榔更远地逃到了桂林。在那里,他终于能够暂且放下紧张的心情。虽然他缺乏决策能力,但在面对生存危机时,他展现出了极高的果断性。
然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无论是在云南还是缅甸,都未能找到安宁之所。在1661年的某个时候,被追击至缅甸首都处,被缅甸国王收留。当吴三桂攻入云南后,那里的局势变得更加混乱。一系列复杂的情节之后,最终在公元1662年的某个时候,在昆明,由吴三桂用弓弦勒死了永历帝及其家人,从而标志着大明帝国走向了末日。这就是为什么我坚信大明帝国真正灭亡于1662年的原因——因为那一年,是它精神上与肉体上的彻底消逝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