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朱棣不在,朱允炆能否凭借齐泰、黄子澄等人的辅佐,开创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答案是:这个问题可以很负责任地回答,如果朱棣没有,那么大明王朝极有可能会成为继秦朝与隋朝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以朱允炆的能力,他绝对有把大明王朝糟蹋干净的本事!因为建文帝朱允炆,这位明太祖朱元璋生前苦心培育的皇太孙,却从来是一个拙劣的人。身为一个皇帝,他不具备半点素质!他的素质有多差呢?可以参考一下,朱元璋驾崩后,朱允炆是怎样不作无忌,一步步把江山丢给了其他人。很多后人都把这个锅砸到了朱元璋的脑袋上,说是因为他生前对功臣宿将进行了疯狂屠戮,这导致了朱允炆无人可用。但看一看朱元璋留给他的人才团队,就知道这是多厚的大礼:文有战略强人卓敬,武将有防御高手耿炳文,有进攻高手郭英,还有谋略家刘璟和徐辉祖。这样的人才济济,其中哪里是无人可用的?简直手握一把好牌!但是这一把好牌,又让他打成了什么样子呢?全都视而不见,只拿着几个废牌: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用三年的时间就像一样,不变。对于这些废牌来说,他们每天都是宠儿。而且他们还有更多次阻止过提拔新人的机会,都在这三个废牌的一顿鼓噪声中不了了之。在最后,当李景隆被推荐时,也是一顿鼓噪声推荐,又一次送出了一位给败光百万大军的人选。而这样一种拙劣的人才选拔眼光,就算是假设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即使没有发生篡夺,也只能期待这样的治理方式能够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细思极恐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真的要让这种治理继续下去,那么最终结果也只有悲剧收场,而不是盛世。
更令我们感到恐怖的是,这位建文帝的一个重要缺点:缺少应有的襟怀。他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在真定战役中,本应该由耿炳文辅佐他,但是在关键时刻,他换上了李景隆,让整个军队遭受重大失败。如果放在崇祯末年,与其比较,我们发现两者的缺点几乎如同双胞胎一般相同。
唯一值得欣慰的事情,是当他被篡位后,他那些信任但实际上并非靠谱的人才,对他忠心耿耿。而崇祯倒台之后,其信任但并非完全可靠的人才,则各自争取卖身投靠。按照这个意义说,尽管如此,在一些方面,可以说比崇祯还要稍微强一点。但由于毛病如此严重,在当时社会初成业绩周边威胁四伏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出现转折点,大明江山,或许真的被其他力量所吞没,使其失去作为国家存在的手段。
总之,无论如何评价,都必须承认如果没有发生改变,没有产生新的领导力或改革措施,最终结果必然是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