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皇帝陵寝之谜:草原上的薄葬与中原的熔合
在叶子奇《草木子》中,我们得知元朝皇帝驾崩后,按照蒙古人的丧葬习俗,将遗体置于啰木之间凿空而成的人形棺材,加以髹漆,然后用黄金圈定。然而,这种独特的丧葬方式并非是元朝建立前蒙古人的全部传统。事实上,蒙古人有着自己的简约丧葬风格,即“薄葬简丧”。他们作为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不需要固定居所,因此生活方式也相对简单。
在战争年代,尤其是在扩张时期,蒙古人的丧葬仪式更加简化。当一位领导者去世时,他们会让死者坐在生前的帐幕中央,边上围绕着祭祀人员进行祷告,并随葬马匹、弓箭和摆放肉乳的桌子。在他们看来,这样做可以确保死者在另一个世界中也有家园,有骑士,有食物。
忽必烈建立了元朝之后,他开始接受汉法,同时受到汉人丧葬习俗的影响。这导致了入殓棺木的使用,但这些棺木与汉人不同。两块棺木被钉合成一整块圆形,然后再加以铁条钉合。但即使进入中原,大部分随身品物仍然保持简朴,如寿衣通常就是平日穿戴,无需多余装饰。
尽管如此,由于记录不完整或故意编造,使得后代难以准确了解这方面的情况。这可能就是为什么人们认为没有发现元朝历代皇帝陵墓,而实际上它们存在,但由于历史记载不足或失传,因此未能被发现。如果我们将视野重新投向那些早已消逝的情景,或许我们能够找到答案,那些曾经覆盖帝国疆域的大地,现在却似乎遗忘了它曾经属于哪个伟大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