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一个意大利传教士以一名中西文化交融使者的身份,穿越了400年的时光,与中国社会共聚一堂。他的名字是利玛窦,在1578年,他踏上了前往远东的旅程,这个决定将改变他的一生,也将影响到那个时代的中国。经过5年的奋斗和学习,他终于来到了澳门,这座城市成为了他后半生的家。
利玛窦不仅是一位传教士,更是一个科学技术文化的交流者。他带来了欧洲当时最新的科技成果,如自鸣钟、西洋琴、地球仪、天球仪等,对当时中国人的世界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他的努力下,中国人开始接触到西方自然科学,并对之产生兴趣。这场文化交流不仅限于科技领域,还包括艺术和文学。在与徐光启一起翻译《几何原本》这个过程中,他们引进了逻辑思维和数学证明方式,这对于后来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是利玛窦逝世400周年,以纪念这位“西学东渐”第一人,“利玛窦——明末中西科学技术文化交融使者”展览在上海博物馆开幕。这次展览展示了一系列珍贵的文物,其中既有代表16世纪左右欧洲科技水平的星盘、圆规、经纬仪等,也有中国明代书画、陶瓷、日本玉器,以及拉斐尔和提香等杰作。其中,《永恒与天使》将首次在上海展出,它是拉斐尔作品中的标志性之一,为参观者提供了一次独特地欣赏文艺复兴艺术品的机会。
此外,本次展览还包括了一幅可能是由利玛窦指导创作的手稿油画像,是可能是中国人创作第一幅油画。此刻,这些珍贵文物汇聚一堂,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解历史的一个窗口,也让我们见证了两大文明之间无声对话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