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德元年(888年)三月,昭宗即位时,他才二十二岁,外表清新、气质英俊。然而,他生于乱世,不幸遭遇宦官干政和藩镇割据的困境。朱温、李茂贞等人各自称雄,眼中只有皇权。这段时间里,昭宗努力励精图治,但最终因无力回天而颜面扫地。
昭宗被劫后,朱温大怒,将兵马攻打李茂贞,将凤翔围得水泄不通。在军事上,朱温占据优势,而李茂贞派出的援军均告失败。随后,李茂贞龟缩在凤翔城内,与朱温一战又一战,最终耗尽了粮食。
十一月间,当双方展开攻防时,一场对骂也随之爆发:攻城者指责守敌是“劫天子贼”,守城者则反击:“夺天子贼”。然而,无论如何,这场战争都无法迅速结束,最终导致双方陷入长期围困状态。
此刻,在严寒中,被冻饿致死的人数难以计数,有些甚至出现了吃人的惨剧。而为了维持生活,“宫中设小磨”开始生产面粉,以稀粥作为唯一的食物来源,即使如此,每隔几天才能分配一次。此情此景,让人感到前所未有的悲哀与绝望。
这段历史让我们深感唐朝末年的混乱与衰败,以及当时皇帝们不得不忍受的艰苦生活。堂堂大唐帝国,如今竟然沦落到这种田地。而对于那位欲哭无泪的昭宗来说,这一切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他想要活下去,却只能看着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倒下。
就在这一切看似已经没有转机点的时候,有传言说李茂贞依然有存货,因此他通过送狗肉猪肉来缓解一下昭宗的情绪,并且继续坚持着希望。但到了最后,无奈之下,他们达成了和平协议——昭宗必须归于朱温的手中。这次交易标志着昭宗再次成为政治筹码,从而失去了生命,为后的历史留下了一道悲凉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