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片文化海域上,利玛窦的船帆正飘扬,他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使者,穿越了400年的时空,与中国古代经典奇案共度岁月。他的故事,如同一段传奇般地展开,在社会的舞台上,他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将东方与西方相结合,为我们的历史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拉斐尔的圣母像,是他艺术生涯中的丰碑之一。这幅《西斯廷圣母》不仅展示了拉斐尔精湛的手法,更是他百余幅圣母像中最为成功的一作。画面采用稳定的金字塔形构图,人物和背景小相仿,后景则由小天使头像巧妙组合,这种新颖独到的构思,让人难以忘怀。
1578年,一名意大利传教士踏上了远东之旅,他带着对未知世界的渴望和对科学知识的追求。在达·伽马开辟的大航线上的风浪里,他勇敢前行,并在5年后来到了澳门。这位传教士,就是利玛窦。他把后半生的岁月都投入到中国,用自己的双手去触摸这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国家。
今年,我们纪念利玛窦逝世400周年,以此作为对这位“西学东渐”第一人的致敬。在上海博物馆,将会有一场盛大的展览——“利玛窦——明末中西科学技术文化交融的使者”。这次展览,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一个人的介绍,更是一次回顾16世纪世界巨变的一个机会。从代表欧洲科技水平高峰期的地球仪、圆规、星盘等工具,再到中国明代书画、陶瓷、玉器,以及拉斐尔和提香等杰出的作品,都将在这里汇聚一堂。
利玛窦不仅是第一个把近代西方科技和艺术成就引入中国的人,也是第一个真正阅读并深入研究中国文学及典籍的人。他用汉语撰写书籍,把来自欧洲自然科学的事迹带给了当时迷茫中的中华文明。他与徐光启共同翻译《几何原本》,开启了一扇通往逻辑思维与数学证明的小窗户。而他的礼物,最令人震惊的是那幅《万国坤與全图》,它彻底打破了人们心中的地球中心观念,让整个世界变得更加广阔无垠。
然而,即便是在这样充满挑战的时候,利玛窦依然坚持己见。他不仅教授音乐,还直接培养出了中国最初的一批西洋画家。在北京结束他的生命旅程之后,他留下了一份宝贵遗产,那就是他对两大文明之间交流互鉴精神所做出的贡献。
现在,在上海博物馆,将有180件/组展品呈现给我们,其中包括拉斐尔创作的心灵之作——《永恒与天使》以及提香笔下的帝王肖像——《菲利普二世像》。这些作品,不只是艺术品,它们承载着时代的声音,也记录着人类智慧的一部分。而其中最让人期待的是一幅自画像,这可能是由利麻德指导下的第一位华人油画师创作,而这也许就是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地方,从哪里看去,就能感受到那个时代微妙而复杂的情绪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