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再成(?-1362年),字德甫,泗州五河县(今安徽五河县)人,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将领、泗国公。至正十二年(1352年),他投奔了朱元璋。至正十四年(1354年)十月,大败元军。此后,他随朱元璋攻克了多个城池,立下赫赫战功,最终在处州被叛军杀害,朱元璋为其立庙祭祀,将其衣冠改葬于金陵聚宝山,追封高阳郡公。
洪武三年(1370年),他被进太庙。洪武十年(1377年),加赠泗国公,谥号“武庄”。他的生平和事迹因而成为史籍中的一段传奇。
早期经历
至正十三年(1353年),耿再成随朱元璋攻克了泗州、滁州。他与朱元璋共同抗击蒙古军队,为后来的胜利打下坚实基础。在瓦梁垒一战中,他与敌军展开激烈战斗,但最终因为无计可施,只得撤退。这一策略虽然让敌人暂时得逞,但实际上却为他们设下埋伏,在河涧侧面取得决定性胜利,使得大批敌兵丧失生命和物资。
此外,他还曾任镇抚官,并参与渡江战役。在征讨金华府时,以前锋之职奋不顾身,从而获得了更多的荣誉和提升。他留守处州期间,也多次出征,不断扩大地盘,为建立明朝的统治基础做出了重要贡献。
惨死处州
然而,在至正二十二年的一个春日午后,当耿再成正在享受家宴之乐时,一条紧急消息传来:地方苗族降将李佑之等人突然背叛,他们率领部众包围城池。耿再成立刻抢着前去抵抗,却遭到了叛军的猛烈攻击。在这场短暂而残酷的战斗中,他英勇斗志未减,即使身负重伤仍旧咆哮怒吼,最终在鲜血淋漓中牺牲。不幸的是,这场突如其来的叛乱导致他的遗体无法得到妥善处理,只能草草埋葬,而后才有机会改葬于金陵聚宝山。
人物评价
《明史》对他的评价是:“持军严”,表达了他作为指挥官严格要求士兵,对待战争极具责任感。而对于他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明史》则更加赞美:“廖永安胡大海以下诸人,其勋业未竟然褒崇庙祀。”这说明即便是在战争结束之后,他的人民英雄形象依然深入人民心田,被尊奉为民族英雄。
总结来说,耿再成是一位杰出的将领,无论是在战斗中的英勇还是在政治上的忠诚,都为建立新政权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虽早逝,但留下的足迹和精神继续激励着子孙满堂,让历史书页上留下了一道亮丽的笔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