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尽管朝臣帮助皇帝处理政务,但皇帝很难完全信任他们,因为他们既不是亲人,也有可能成为威胁。宗室间的争斗更是常见,兄弟之间的手足相残让人感到不安。唯独宦官成为了皇帝最可靠的选择,因为宦官作为不完整的人群,其集团性质使得他们只能效忠于皇帝。
宦官并不构成对皇权的威胁,只要皇权强大,宦官们也会随之强大且不会自食其果。因此,不论唐朝宦官专权多么严重,皇帝依然对宦官保持着信任。而朝臣、宗室和外戚的行为为宦官掌握大权创造了有利条件。
唐朝后期发生了一系列“南衙北司之争”,在这些冲突中,宦官利用手中的军力和皇帝的信任发起了二王八司马事件等动乱,使得南衙势力受损。在此之后,即便是立新君这样的重大事项,也需听从宦 官意见。
外戚绝非可靠之选,只能作为平衡宫廷政治的手段。如果没有外戚支持,宫廷中就只能依赖于宦 官,而这正是通过皇帝信任而扩大的一个力量团体。
二十四位唐朝君主中,大部分继位者并非嫡长子,而是凭借武力夺取政权,这导致了长久的动荡与不安状态。由于深居内庭,对宫廷内部情况了如指掌,加上各种便利,如开关门扈从侍卫等,让宦 官更容易掌控局面。如果一位新君被拥立,在这个时期即将崩溃的大局下,对待这一现象只会加深人们对这种依赖的心理。
曾经侍奉六个不同君主的大型人物仇士良,以其二十余年的专权而著称,即使受到许多不满,但仍无法舍弃他。他以“有术自恃恩礼不衰”赢得了高层位置,这种所谓“固功术”就是让主人沉迷于声色犬马享乐,从而无法停止他的影响力。这意味着虽然当时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因为这些都直接关系到个人享受,所以很难进行根本性的改变。这就像雨后的蔓草一样,当环境适宜时,它们就会迅速生长,即使遭遇火焰也能迅速复苏,并再次繁茂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