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的崛起与元朝的建立,一个在1251年被蒙哥任命为总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后开始的传奇故事。他先后担任汉族儒士,整饬邢州吏治,立经略司于汴梁,并在河南(今洛阳)军政进行整顿。他的屯田政策在唐、邓地区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期间,他还受到了京兆(今陕西西安)的封地。
1271年,当他决定建国号为大元,并确定大都为首都时,他的雄心壮志得以实现。在随后的几年中,他发动对宋朝的大规模战争,最终在1279年的崖山之战中消灭了南宋残余势力,完成了对全国的大统一。
然而,在1294年,即至元三十一年时,忽必烈病逝,由于他的贡献和卓越表现,被追赠世祖尊号。从他1215年的出生到成为伟大的开国皇帝,这是一个充满变迁和挑战的旅程。
早期,在窝阔台汗时代就投靠蒙古贵族的是一批汉族知识分子,如窦默、姚枢等,他们不仅是忽必烈重要的人物,也是他治理国家过程中的重要顾问。他们带来了儒家学说的影响,对忽必烈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系列智者如赵璧、王鹗等也进入了他的周围,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和政治建议,使得忽必烈更加理解儒家的道德准则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原则来管理国家。这段时期里,忽必烈更倾向于接受“儒教大宗师”的称号,以表彰其对儒学的尊崇和支持。
最终,在蒙哥汗面前展现出的能力,让他获得了一次机会:领导一次征服云南的地方性战争。这场战争进一步加强了他的声望,为未来的统治铺平道路。而当宋军攻打河南省边境时,他又提出设立经略司,并亲自前往草原觐见蒙哥,这些都是他走向权力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