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乘机占领德国山东势力范围始末:外国史时间线的反复考察
1914年8月初,世界大战爆发,德奥一方与法英俄三方相互宣战。作为中国在国际上的中立态度,被各大国视为争夺势力范围的棋局。在这种背景下,日本利用战争机会,秘密达成了与英法俄意四国的谅解协议,从而获得了在山东地区扩张其影响力的机会。
8月6日,北京政府宣布中立,但随后日本第二舰队封锁胶州湾,并要求中国划定黄河以南为中立区,以便日军行军。此时,袁世凯向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求计,并最终决定加入协约国,但不出兵欧洲,只是精神和物质上支持。10月28日至11月7日之间,日本攻占了德国在青岛的要塞。
1917年3月初,一艘载有500多名中国劳工的法国邮船被德国潜艇击沉,这激发了中国对德断交并占领天津、汉口租界以及海军拘留121艘德国船只。这一系列行动虽然没有直接参战,但却进一步加深了中国与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地缘政治关系。
随着美国对德宣战,以及美国、日本等国家间关于山东问题的秘密达成谅解协议(蓝辛石井协议),段祺瑞政府决定正式宣战。然而,在巴黎和会上,由于各帝国主义国家对山东问题互相牵制,最终未能就此问题达成共识,使得这一区域成为新的争夺点,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伏笔。在这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之后,无论是通过经济援助还是地缘政治手段,大规模帝国主义国家都继续“分脏”,剥削和压迫弱小民族,如同历史上的豺虎欺凌羔羊一样,不仅未解决任何根本矛盾,也未能真正平息人类社会中的冲突与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