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起承转合世界历史年表的反复探究

日本乘机占领德国山东势力范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参与与结果

1914年8月初,德奥一方的国家与法英俄一方的国家相继向对方宣战。由于这些主要参战国在中国都有势力范围,他们都拉拢中国,以期保有并扩大其在中国的势力范围。

8月6日,北京政府宣布中立。8月23日,日本第二舰队封锁胶州湾,要求中国把黄河以南划为中立区,以便日军行军,要中方撤出胶济铁路沿线及潍县一带的驻军。

袁世凯向他熟识的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求计。朱告诉袁:日本已经参加协约国,英国不能盟国。如果中国对德、奥宣战,中、日都是协约国,我们不能看着盟国欺负盟国,这事情就好办了。袁世凯表示中国可以考虑加入协约国,但无出兵欧洲。朱尔典说可以不出兵,只要在精神和物质上尽可能地支持就是尽了盟国义务。袁世凯应允。

10月28日,日军包围青岛要塞,德皇威廉二世电令德军坚守,“战至最后一人”。11月7日日军攻下青岛,德军要塞司令向守备部队下了投降令。

1917年3月初,一艘载有500多名中国劳工的法国邮船被德国内子艇击沉。这触及到中国政府是否参战问题。这时日本已经和英、法、俄四个国家秘密达成谅解,这四个国家承认战后日本在山东的权利;段祺瑞政府交给日本三个兵工厂由日本代为整理,并请日本官帮助训练新生的中华民军建制,同时得到了三亿两银元作为补偿。此外法国还以促成这个协议作为支持此次行动的手段。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也同意让中国参战。

8月14日段祺瑞发布了宣言书,对于这场战争而言,是为了维护主权完整和民族尊严,而非单纯为了经济或政治利益,因此决定将对抗同盟力量进行升级。

然而随着战争结束,在巴黎会议上,当各帝国主义国家继续互相掠夺争夺霸权时,大体上没有改变他们对于华夏土地资源的人类贪婪欲望。而尽管如此,由于各种原因最终导致不得不放弃之前所获得的地位,使得大规模帝国主义侵略活动再次爆发,从而推动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此时,不论是从哪种角度来看,都能明显感受到那些称作“分配”、“平衡”的帝国主义强人的手腕,它们既是在打破旧世界秩序,又是在建立新的统治秩序。但总之,无论如何变化,其本质依然是继续保持自己控制全球命运的大趋势,其中华夏又一次成为它们斗争的一个舞台之一。但即便如此,即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最终还是能够看到一些希望,那就是人们开始意识到必须反抗这种剥削制度,并寻找更合适的人类社会发展路径。一切似乎都预示着一个转折点正在悄然浮现——那正是人类历史上的另一个重要里程碑。当我们回顾这一系列事件,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着深刻意义,也许它将会开启我们走向自由与进步的一条道路。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