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乘机占领德国山东势力范围
1914年8月初,世界历史上的一场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德、奥两国的同盟国和法、英、俄三国的协约国相互宣战。这场战争在中国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因为各参战国家都试图扩大其在华势力范围。
北京政府最初宣布中立,但日本利用这一机会,封锁胶州湾,并要求中国划出黄河以南为中立区,以便日军行军并撤走驻军。袁世凯向英国公使朱尔典求计后,得知英国不愿看到盟友欺负盟友,便决定加入协约国,而没有出兵欧洲,只是精神和物质上尽可能支持。
随后,日本包围并攻占了青岛。中国虽然没有派遣部队,但被视为“参战国”。1917年3月,一艘法国邮船被德潜艇击沉,这触发了中国与德断交,但仍未正式参战。在此过程中,中国得到了一些对日益增长的外交支持。
美国对德宣战后,又一次推动中国加入战争。但是,由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如英国和法国,对日本在山东地区的利益持有所谓“特殊理解”,他们支持日本在华的地位,因此最终确保了日本获得山东地区的大片土地。
巴黎和会结束时,大多数条约条件都是由几个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秘密达成,他们基本忽略了中国主权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本土统一成为段祺瑞政府的一个重要目标,他借助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的大量资金来加强自己的实力。而对于这些事件,我们可以反复思考它们如何塑造当时及之后几十年的亚洲历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