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乘机占领德国山东势力范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角色探究
1914年8月初,德奥一方的国家与法英俄一方的国家相继宣战。这些主要参战国在中国都有势力范围,因此他们都拉拢中国,以期保有并扩大其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当北京政府宣布中立时,日本第二舰队封锁胶州湾,要求中国把黄河以南划为中立区。
袁世凯向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求计。朱告诉袁:日本已经参加协约国,英国不能盟国。如中国对德、奥宣战,中、日都是协约国,我们不能看着盟国欺负盟国,这样事情就好办了。袁世凯表示中国可以考虑加入协约国,但无出兵欧洲。朱尔典说可以不出兵,中国在精神和物质上尽可能地支持就是尽了盟国的义务。
10月28日,日军包围青岛要塞,11月7日攻下青岛,当天晚上举行“移让礼”。1917年3月初,一艘载有500多名中国劳工的法国邮船被德潜艇击沉后,段祺瑞政府外交部照会德公使,并断绝外交关系,但没有宣布参战。
随后,由于美国对德宣战,这次事件触及到是否参战问题。这时日本已和英、法、俄、意4个国家秘密达成谅解,其中承认了日本在山东的权利。此外,还得到了一亿日元等诸多利益。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之美、日本双方签订《蓝辛石井协议》以及美、中两边保证,在国际上享得大国产地及其优待的情况下,不久之后段祺瑞政府决定正式向同盟國宣戰。
战争结束后,在巴黎和会上各帝国主义国家继续互相掠夺争夺霸权,最终导致日本的大部分在华特殊利益得到了确认,同时也意味着其他帝国主义列强重新获得了进入亚洲市场的一扇窗户。而对于一个曾经是“参战”的但又未能保护自己主权完整的地球巨人来说,无疑是又一次历史上的屈辱与挫折。在这个过程中,再次证明了当弱小面对强大的时候,即便是作为“参战者”,依然难逃被欺凌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