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7月26日,美、中、英三国签署《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并给予日本投降和结束战争的某些承诺。这是日本避免彻底毁灭的最后机会。然而,内阁有主战和主降派,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铃木首相在7月27日召开记者招待会,他关于《波茨坦公告》的讲话有多个版本。当时,同盟通讯社发表了铃木声明的英文译本,其中提到:“I consider the Joint Proclamation a rehash of the Declaration at the Cairo Conference. As for the Government, it does not find any important value in it, and there is no other recourse but to ignore it entirely, and resolutely fight for the successful conclusion of the war.”
笔者的翻译是:我认为联合公告只是重复开罗会议声明。对于(日本)政府来说,看不到重大意义,而且已经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完全将它忽略,并且为了成功地结束战争而坚定地战斗。
可以看到日本首相明确地拒绝了《波茨坦公告》,决心要与盟军决一死战。但实际上,这段声明中“黙殺”被错误理解为“ignoreitentirely”,导致误解产生。在铃木的声明中,“黙殺”只能说成“不作回应”,不能说是“ignoreitentirely”。美国则基于路透社和美联社的报道,将铃木的话误解为“拒绝”。
结果,在政客、译者和编辑的疏忽之下,日本遭到了两次原子弹轰炸,最终导致无条件投降。在这场历史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信息传播、语言翻译以及国家间沟通上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国际关系及冲突解决过程。此外,这也提醒我们在处理重大事项时需要谨慎小心,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