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狗盗:孟尝君的智计与逃离之谜
在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以其开放的心态和宽厚的待客之道,在国内外享有盛名。他的宾客众多,有才华的人各展所长,而那些无才之辈也不被冷落,只是没有真实才能,也缺乏堂皇气象,但能稍懂些小聪明。
有一次,孟尝君率领着一批门客前往秦国。秦昭王对他大加器重,以为他能够全心全意地为秦国效力。但不久,大臣们却向秦昭王进言:“留下孟尝君于秦,不利于国家,他出身高贵,有封地、家人,又岂能真心归附?”秦昭王听从了他们的话,将孟尝君软禁起来,只等找借口处决。
就在这危急关头,一个门客提出了妙计。他说自己可以偷回那件天下闻名的狐白裘作为交换条件。这位门客竟然是一位擅长钻狗洞偷东西的人。他先行侦察了解情况,然后趁夜色潜入宫中贮藏室,用手指轻轻推开锁孔,从密封的小窗洞中取出狐裘而不被发现。
妃子得到了狐裘,对此非常满意,便努力说动了秦昭王放弃杀害孟尝君,并准备过两日饯行送他回齐国。但孟尝君并不愿等待,他担心如果再拖延,可能会遭到追捕,所以决定立即行动。在这个紧要关头,一位另一个门客开始模仿雄鸡叫声,“喔,喔,喔”,接着城外其他鸡也纷纷跟着啼鸣。守关士兵虽然感到奇怪,但按照规定打开了函谷关,让他们离开。
当天亮后,追击者赶到函谷关,却发现已经空无一人。这样一次“鸡鸣狗盗”的智慧行动,使得孟尝君成功逃脱险境,最终平安回到齐国。这段历史让我们认识到,即便在逆境中,如果有智慧和勇敢,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无论是通过“学雄鸡啼叫”还是“装狗进行盗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