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时期,有一位名叫薛谭的青年,他对歌唱情有独钟。听闻秦青在歌艺上非凡,便向他请教。薛谭虽努力学习,但未能及秦青,仍自认为学有所成,因此决定告别师傅。
秦青没有阻止他的离去,但第二天,在郊外为他举行了送行宴会。在欢饮之际,秦青以拍子为伴,演唱了一曲悲壮的歌曲,那高亢的音符让周围的树木摇曳,让云彩暂停飞翔。
薛谭被这歌声深深打动,他意识到自己的骄傲与不足。于是,他诚恳地请求返回学习,并表达了自己对于老师技艺远超己身的认识。秦青见状,不禁莞尔,允许薛谭留下继续修习。
"响遏行云"这一典故,便源于此:声音高扬至云端,以至于阻挡住了浮动的白云,就像薛谭那时候的心境——由自负转变为敬畏和渴望。此故事常用来形容一种声音或能力达到极致,以至于影响到了自然界甚至是空气中的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