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度由来
英国内阁的首脑。按惯例,由英王任命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后,1714年德意志汉诺威选举乔治一世继承英国王位。他因不懂英语,不谙英国国务,1717年起停止参加内阁会议。
1714年,英国女王安妮驾崩无嗣,在乔治一世的前面还有五十位血缘关系和安妮女王更接近的贵族,但他们都是天主,不能继承英国王位,乔治一世则是血缘和安妮女王最接近的新贵族,所以根据1714年的遗嘱继承英国王位,称乔治一世,成为汉诺威王室的第一位国王,也是一个母语是德文,而且无法使用流利英文的国王。他敕命辉格党领袖罗伯特·沃波尔为内阁首领,而自己并不出席内阁会议。并从此开创了英国君主不出席先例,为后来的首相制度奠定了基础。
二、名称由来
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财政大臣罗伯特·沃波尔爵士被英王乔治一世任命为内阁首领,是为“首席财政大臣”的职名之始。这时期,一些重要的大臣如老皮特尽管掌玺大臣但仍然担任着政府领导人角色,这种情况直到1783年的小皮特内阁才有所改变。
在1783年,小皮特确定了现代意义上的“首相”地位,并将其作为正式官衔。而《柏林条约》签订时,“首相”这一词第一次被官方文件中提及。此后的早期,大多数都由贵族出身的人担任这个职务,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个规矩逐渐放宽,最终形成了现今规定,即必须来自议会下院多数党或执政联盟。
三、权力的演变
首相的地位虽然没有法律形式明确,但依据传统习惯,其权力也同样根植于这些习惯之中。在这些习惯性规范下,他拥有极广泛且强大的影响力,对国家政策进行最后决策,并行使最高行政命令。
根据这些习俗:
1. 首相有权解散议会以重新寻求支持。
2. 提交议案至议会表决。
3. 作为政府代表,与英皇沟通所有事宜。
4. 为政府政策辩护于众议院与上议院之间。
5. 提名或撤销各部长以及其他高级官员职务给英皇考虑及批准。
由于这一系列非法定的却深受尊重的一系列规定,使得一个成功运作的政治团体必须能够在众議院获得过半數支持,以确保能够有效执行其政策。如果失去支持,则需要通过解散众議院并重新举行选举来尝试恢复优势。这种情况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如1742年的沃波尔辞职事件,以及1784年的小皮特战胜选举继续执政的事例,都显示了这一点。
四、当前状况
目前,由于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正在担任该位置,因此他是当代世界历史中的一个活跃人物,他对这片土地和它的人民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同时也是全球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参与者之一。但他的故事只是其中的一个章节,每一次新的领导者上台,他们都将进一步塑造这个既古老又充满活力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