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风华尽显楚才遥望后世从下一朝代的角度解读古典文学典故

声子深为伍举的才华所倾心。后来,伍举的岳父王子牟因罪逃跑,谣言四起,说是伍举背叛了他。伍举无奈,只好逃奔郑国。这时,声子因公务需前往晋国途经郑国,他们在郊外相遇,如同旧日故友般欢聚。“班荆道故”,他们一起共进晚餐,与往昔重温旧情。

声子听闻了伍举的冤屈,不禁感到愤慨。他让伍举先暂住于晋国一段时间,待自己处理完公事便会去见楚“令尹”(相当于宰相)子木。当问及“晋大夫与楚孰贤”的问题时,声子首先以恭顺之词迎合:“虽然晋卿不如楚,但楚虽有材,而晋实用之。”随后,他详细陈述历史典故,为其利害做出明确解释,最终说服了子木,将伍举招回。

这场风波,让我们反思,“楚才晋用”这个比喻,不仅仅是指本土人才被外界利用,更是一种对人才价值和使用环境的深刻洞察。在《不能两全》中邹韬奋引用吴晓晨的话:“既是天赋他聪敏的资质,要削足就履般来受这特殊环境的支配,那是不可能的。”正如古人所云,这些天赐良才,无论身处何地,都应得到充分发挥,以其最大的潜力为社会作出贡献。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