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不落帝国":大英帝国的全球霸权
"日不落帝国"这个词汇用来形容一个国家强盛繁荣,生生不息。它指的是太阳无论何时都会照在其领土上。在全球七大洲均有殖民地并掌握当时霸权的帝国中,大英帝国是第二个获得这一称号的国家。
19世纪,这一词汇被广泛作为大英帝国的别称,尤其是在维多利亚时代。那时候,英国出版的世界地图把大英帝国用粉红色标出,生动地表现出了英国在全球范围内的霸权。
自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英国逐渐取代西班牙,成为海上新兴的霸权国家,并开始不断扩张海外殖民地。之后,在英荷战争和七年战争中打败最强劲对手荷兰和法国,又进一步巩固了它在国际、军事上的强势。
1815年的拿破仑战争胜利,再次巩固了英国的地位,使其成为经济上无可争议的强国。当时,全世界约4~5亿人——也就是当时全球人口四分之一——都是大英帝国内部的人口,其领土面积则占据了地球陆地总面积四分之一,从英伦三岛蔓延到冈比亚、纽芬兰、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马来亚、新加坡、缅甸、印度等,无数岛屿和24个时区都有着这庞大的“日不落”影子。
对于这一点,经济学家杰文斯曾这样描述:“北美和平原是我们的玉米田,加拿大和波罗的大海是我们的林间之路;澳大利亚是我们的牧场;秘鲁是我们银矿的地方;南非与澳大利亚则是我金子的宝库。”他还提到,“印度与中国,是我们茶叶种植园;东印度群岛,则是我甘蔗咖啡香料之乡。”
因此,大批量生产的地图通常用红色标记这些地区,以此清晰展示这个庞大的“日不落”影响力。这片辽阔而繁荣的地盘,让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日不落”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