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璘(1136-1199),字元质,一字元宾,学者称广平先生,奉化广平(今大桥镇舒家村)人。南宋乾道八年(1172)中进士,授四明(今宁波)郡学教授,但未赴任。他后来历任江西转运使、徽州府(今安徽歙县)教授,在此期间倡导盛学风,被丞相留正誉为当时第一教官。随后,他出任平阳县令,并在任上改善了地方政务。官至宜州通判,最终因病去世,其谥号为文靖。
舒璘是陆九渊的弟子,同时也受到了朱熹和吕祖谦的影响,因此他被尊称为淳熙四先生之一。在他的学习生涯中,他特别注重《毛诗》和《郑诗》的研究,并对日常生活中的实用知识有着深厚的造诣。他创办了广平书院,对学生进行了长时间且不懈的教育,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如李元白、袁肃等,这些学生共同形成了广平定川学派。
舒璘的一生致力于修身齐家治国之道,他认为心是伦理道德修养的根本起点,并主张通过不断地磨炼才能达到完美。他强调孝悌忠信等品质从小就要培养,从而能够做到“朝夕刻苦磨厉”,不断改过迁善,以期达成自己的目标。
杨简在其撰写的墓志铭中评价说:“时世故纷揉,天灾沓臻,国病于需,民艰于食。”尽管如此,舒璘仍然投入到公共事务中,为解决国家和民众的问题而努力。此外,他对于空洞理论讨论持保留态度,而更多关注现实社会问题。
黄宗羲赞赏了舒璘所著《广平类稿》,认为其中关于常平、茶盐、保长以及义仓等方面的问题都非常切实可行。而且黄宗羲指出,在这些具体问题上的见解并不多见,是一种独特的声音。尽管如此,由于史料有限,我们了解到的关于他的思想来源则比较复杂,有人认为他受到张弧、陆九渊以及杨庭显等人的影响,使得他的学术观点具有折衷色彩。此外,全祖望还提到虽然他接受陆九渊的心学,但并没有扩大间隙,与其他理学家不同,这表明他在理学发展史上扮演了一定的角色,对后来的朱陆學有所影响。然而,《诗学发微》、《诗礼讲解》这两部作品已佚失,只剩下《广平类稿》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