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才楚辞与晋文的文化传承

声子深为伍举的才华所倾心,他对伍举的遭遇感到无比悲愤。后来,伍举的岳父王子牟因罪逃亡,而有人诬陷他是由伍举告发,这使得伍举不得不仓皇逃奔郑国。在这个时候,声子因为公务需要被派往晋国,途经郑国时,他们在郊外相遇了,这是一次难忘的重逢,“班荆道故”就此再现。

当时声子听闻了伍举的情况,他深感不平。他让伍举先暂居于晋国一段时间直到他完成公务后,再去见楚“令尹”(相当于宰相)子木。当询问“晋大夫与楚孰贤”的问题时,声子巧妙地回答:“虽楚有材,晋实用之。”然后详细陈述了一系列历史事例,以明确利害,最终说动了子木,将伍举招回到了楚国。

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理解到“楚才晋用”的含义,即本土人才被其他国家所利用和尊重。这一典故出自邹韬奋《不能两全》中的记载,其中吴晓晨提及:“既是天赋他聪敏的资质,要削足就履般来受这特殊环境的支配,那是不可能的。”

在古代,就像杞、梓、皮革等物品从楚国出口一样,不论何种才能,只要能够得到使用,都能发挥其最大的价值。正如史上许多杰出人物,无论他们来自何方,只要他们能够为别人带来益处,便会受到珍视和尊敬。这也体现了一种文化上的共识,即人才无边界,它们应该被充分利用,而不是被束缚或遗弃。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