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璘,字元质,一字元宾,以学者称之为广平先生,乃奉化广平(今大桥镇舒家村)人也。南宋乾道八年中进士,授四明郡学教授,而未赴任。后任江西转运使掌办公事,再次为徽州府教授,有倡盛学风之誉,被丞相留正赞誉为当世第一教官。此后又历任平阳县令,时郡政颇苛,他以告知县民疾苦,使郡守改容而敛官。
至终官宜州通判,不幸去世,其谥号文靖。其学宗陆九渊,又兼综朱熹、吕祖谦之说,因此史称淳熙四先生之一。他著有《诗学发微》、《广平类稿》、《诗礼讲解》等书。
少年时得闻伊洛之学,青年时游太学受业于张□,后又从陆九渊学习。在朱熹、吕祖谦讲学于婺州时,他徒步前往释谒,并且在书无所不通的领域尤其精通毛、郑《诗》。
一生乐于教人,对后进启迪极深。在家居期间,他建造了广平书院,在此教授诸生日夜不懈,无论隆冬酷暑都不辞劳动。他创立了广平定川学派,该派主要成员包括李元白、袁肃、罗子有等,他们将虚玄的心理转向更实用,以日常生活中的道德修养作为教学重点。
他认为心是本源,是伦理道德修养的根本出发点。他主张修养不是顿悟本心,而是要不断磨炼道德品质,只有通过朝夕刻苦磨厉和改过迁善才能不断取得新成就。而他对于敬畏之事则持有慎重态度,不轻易接受强迫自己体认,因为他认为这可能会导致束缚自己的结果。
杨简撰写了舒璘的墓志铭,其中记载了当时社会纷乱与天灾频发的情况,以及国家和民众的困境。这段历史背景下,舒璘致力于解决常平问题和商盐政策,同时关注现实社会生活的问题。他因其卓越的治国能力被视为“文学与政事两擅优”的典范人物,即“天下第一教官”。
黄宗羲评价他的作品虽然久未传世,但近来获得子孙手中,这些关于常平茶盐保长义仓荒政等方面都展现出了清晰可见的事迹,而对他的思想理解却甚少。舒璘自述其思想来源,从南轩(张□)开端到象山(陆九渊)的洗涤,再到老杨先生(杨庭显)的琢磨,最终形成了一种折衷色彩的思想体系。他既尊崇陆九渊,又坚持维护朱熹,不支持扩大间隙,并发展出一种结合两者的心性观念,全祖望曾评价他与沈焕共同推动了一种更加实际主义的心性观念,与杨简、袁燮相比,更显得过犹而不及。在中国理學發展史上,他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对之后的人影响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