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最知识大全揭秘古代帝王冠冕上悬挂珠帘的自然奥秘

古代帝王的冠冕上悬挂珠帘,似乎在现代人看来有点不太合理。它不仅阻碍了视线,还让人感到有些束缚。那么,这样的设计背后究竟有何深意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皇帝的头戴物品并不是简单的一顶帽子,它代表着皇权和尊严。在中国历史上,冠和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又存在密切联系。冠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的装饰,而冕则是更为庄重、神圣的象征,只有天子、王侯、卿大夫才能佩戴。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宝贵的头饰到底由什么组成。大多数由“綖”、“旒”、“缨”、“紞”、“纩”等部分构成。“綖”指的是头顶上的方形板块,寓意着天圆地方;“旒”,即悬挂在方板前后的那一串珠玉,是用五彩丝线穿过五彩珠玉而成;“缨”,则是两边垂下的红绸带;而“紞”,也有其专门用途,是丝做成的一根线绳,上端有一小球叫做黈纩,用以固定纩上的玉璧。

至于如何将这全部东西固定在脑袋上,则靠一根名为玉笄的小工具——其实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簪子。这根簪子的两端绕颔下系朱红色的丝带,便能将整个头饰牢固地扣住,并称之为“纮”。

接下来,我们要特别关注的是那些被认为会遮挡视线的珠帘,它们科学名称被称作“玉藻”。这些珠帘数量也是有讲究,其中天子的冕通常有十二个(或二十四个),诸侯九个(十八个),大夫七个(十四个),而小夫五个(十个)。从视觉角度看,这些遮挡眼前的珍宝确实会影响到我们的视野,那为什么还要这样设计呢?

初看之下,大众可能以为这只是为了显示帝王威严与神圣。但通过《汉书·东方朔列传》的解释,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设计还有更深远的含义。东方朔先生提出了一个精辟观点:“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他解释说,即使水质再清澈也不会捕捉到鱼类,因为过于透明导致资源消失。而对于人的知识追求,如果追求得过分,也可能无法得到足够的人支持和帮助。

因此,对于统治万民的大臣来说,将特制帽子放在头上,然后加上一些珠宝,以适当遮挡他们眼睛,使他们不能看到所有的事情,同时堵塞耳朵,使他们听不到所有的声音。这一切都是为了避免对每个人都要求完美无缺,而应该忽略人们的小错误和过失,从中庸之道出发,不去苛求绝对标准。

综上所述,这样一个似乎简单却实际操作起来复杂的设计,其实蕴含着一种哲学思想,即中庸之道,即便是位高权重如同皇帝一样,也应当保持一定程度的心胸宽广,不去苛责他人,就像老话说的那样,“难得糊涂”。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