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则天这位曾经的女皇离开了人世。唐朝君臣为了复辟成功,不愿意承认武则天的皇帝地位,就发布了所谓的“遗书”,称之为“遗制”。其中,武则天提出了三点“遗愿”:一是自去帝号,二是祔庙于李唐宗庙,三是归葬与丈夫唐高宗李治合葬。
按照她的遗愿,唐朝君臣将她灵柩葬入乾陵,与李治合葬。这标志着系统的“去周化”运动开始,有组织地排除武周王朝的记忆,就像那段历史从未存在过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武周皇帝”被简化成了“则天大圣皇后”,淡出了人们的话语……
我曾经访问过距离咸阳市区西北五十公里处的乾陵,那里的正式名字叫做“唐高宗乾陵”。而 武则天只是以唐高宗皇后的身份附葬在丈夫身边。在这个地方,没有任何标志物宣告这是武则天的陵墓,一代女皇竟然没有自己的陵墓!
一个叱咤政坛半个多世纪的伟大女人,在死后仍逃脱不了男权从属品的地位,这对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悲哀。乾陵司马道东侧矗立着庞大的无字碑,有说法认为这块留给她的石碑上曾刻满方格子,可是在考古人员的手中始终没有发现文字。
关于无字碑为什么没有字,有人说这是夸耀功勋;有人说这是骂其坏事;也有的人认为这是让后来人自由评说。但我们只要看看历尽沧桑、满目疮痍的无字碑,再看看它旁边平庸夫人的述圣纪碑,就能有所感悟。无字碑在宣示着深深的心理挣扎和绝望。
一代女皇,她纵横全国,是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中的掌舵者。她在生前紧握控制权力,但死后除了早早离世丈夫留下的旷地,她的一切成就都只逗留生前。而这些落差,全都因为她是一个女人。
一个野心勃勃、花费53年的时间成为女皇的人。她不顾一切侍奉两代君王,从尼姑到掐杀亲生女儿,无所不用其极。但即便如此,她仍旧逃脱不了男权社会的地位限制。她希望能像男人一样,为王朝开疆拓土,但最终只能被迫回到传统女性角色,让出宝座给下一任男性继承人。
中国环境下,最大的问题就是血脉传承的问题。如果把 throne 给子女,就是回到了李唐家族的手中,而把 throne 给同133 姓的人,又意味着将全国交给了外姓。而传统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是武太子等人,他们比起兄弟更适合掌控国家大局。大臣们的心里依然想念李氏,因此他们劝告她应当将 throne 给儿子,这样当自己升天堂之后,可以享受孙子的供奉。而如果 throne 给予其他家族成员,那么作为姑母,她的地位就会变得尴尬。不幸的是,即使这样,也无法避免性别抗争失败的事实。在最后时刻,当面临继承问题时,她不得不向众臣妥协,并召回并立为太子的李显。这对于追求完整性别平等的一代女主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失望和悲剧。